【资料图】
近日,随着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热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毅坚卓”精神成为热词,在广大观众和网友心中激荡起情感的共鸣。
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精神,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与国家民族患难与共的缩影,挺起中华民族文化之脊梁,“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永不动摇”!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转辗大半个中国来到云南,在西南联大学习,在至暗时刻历经重重困难与考验,最终完成从热血青年向国家栋梁之才转变。在中华教育史上、思想史、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今天的中国人同样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先辈的足迹和精神是我们青年人砥砺前行的动力和源泉。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梦想。在迈向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将亲身参与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的最后征程,亲眼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时刻。“刚毅坚卓”则正是我们需要的精神营养和动力补给。
曾几何时,外来输入的“娘炮”、“无欲”、“啃老”、“沉迷游戏”、“平躺”、“内卷”、“不婚不育”等等颓废思潮,在部分青年中蔓延,甚至一些人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产生心灰意冷、困惑迷茫、失望,甚至绝望自杀,如此种种现象,让亲者痛,仇者快。
“刚毅坚卓”意味着青年人就要有阳刚之气,有坚毅的胆魄,有百折不挠奋勇前行斗志。西南联大的青年,在简陋的茅草房中上课,在拥挤床铺上忍受臭虫噬咬的瘙痒,在日本飞机轰炸下“跑警报”,在松林里、小山沟里围坐上课。抗战带来的时不我待的紧张感,逼迫师生们在思想和行动上刻不容缓地前行,“爱国、民主、科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抒写了炮火硝烟下的青春之歌。
“刚毅坚卓”的榜样的力量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王崇伦、郝建秀、倪志福、梁军、赵梦桃、胡耀林等一批青年,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书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青春之歌。新时代,用奋斗擦亮青春亮丽底色,无数青年正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堪当大任——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抗疫斗争中,在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在保卫祖国边疆的哨卡,处处澎湃着青春激情,昂扬着青春斗志。就在不久前扑灭重庆缙云山特大山火中,不仅有奋勇当先逆行向前的消防战士,还有许多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冒着危险运送物资,涌现出头盔上戴蝴蝶结的25岁女青年吴朴慧、三次进入火场救火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余秋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不负韶华,在奔赴理想的征程上,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未来紧密结合,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刚毅坚卓”百折不挠,我们青年才能让青春绽放光彩,为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刚毅坚卓”还意味着越是面临险阻越要勇攀高峰,用胆识学识和责任挑起时代大梁。“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8年时间里,西南联合大学培养出了3882名学生,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院士,以及上百位的名师巨匠。学子们从西南联大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回到百废待兴的故乡。新中国成立,留学美国的朱光亚发出给留学青年的公开信,号召大家报效祖国。从1949年8月到1956年10月2290位海外留学生从世界各地回归祖国。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群联大学子,用自己的坚守和伟大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精神坐标。我们当代青年要以这样的人为偶像,而不是热衷去追歌星影星,我们的人生格局才会更宏阔,生活才会更充实,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最前沿的科学知识,需要杰出的人才。我们欣喜地看到平均年龄35岁量子科学团队勇立潮头;平均年龄33岁“嫦娥”和“神舟”团队担当重任;平均年龄31岁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敢挑大梁;平均年龄30岁的“天眼FAST”研发团队敢于“九天揽月,逐梦星河”,新时代青年正在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汇聚更多发展新动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更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在今天的青年手中实现。“刚毅坚卓”百折不挠的精神,为新征程上的中国青年增添了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锻造出吃苦精神与斗争品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我们用青春奋斗来谱写盛世华章,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