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关县以“万变”求“不变”开启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幸福密码
近年来,马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磁场”,着力在“变”字上作文章,以“万变”求“不变”开启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幸福密码。
(资料图)
构建“战”的体系,变“千头万绪”为“有章可循”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乡镇负责、部门督导”工作思路,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挂任项目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统筹整合县委县政府、边境乡镇、抵边村组等力量,按照便于组织人员、便于推动工作、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成立县级边境地区大工委1个、边境乡镇大党委3个,共联共建抵边村组党组织45个,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组建由3名县委常委挂钩边境乡镇,12名处级领导挂钩行政村,36名驻村工作队员派驻指导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服务队”,协同服务推动工作落实。
整合“拼”的资源,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
积极统筹整合全县人财物等各方面力量,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汇集乡贤能人700余人,聚合多方智慧力量,群策群力共谋共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通过“专项资金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市场主体资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着力推进“万企兴万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入,鼓励农商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破解资金瓶颈,为高位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蓄积能量。
激发“干”的动能,变“袖手旁观”为“比学赶超”
建立“党员+群众”倍增工作机制,通过党员带群众、强村带弱村等方式,让村村寨寨动起来、跑起来。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推行自建委员会自主建设和自我管理机制,用好用活“征信卡”“红黑榜”评比等制度,转变群众观念,让群众比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劲头,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激发群众建设热情。通过干群合力,扎实苦干,涌现出一批以“苦干90天建成新家园的大梁子”“手创幸福生活懂腊鱼”“一个人改变一个村的冬瓜林”等为代表的边境典型示范村。
打牢“富”的基础,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在持续巩固好以生猪、肉牛和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砂仁、香蕉、草果、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共发展各类特色产业9.5万余亩。突出“生态、边境、民族、红色”等特有元素,着力打造一批集红色历史、民族文化、山水田园等为一体的边境乡村旅游示范村。相继建成了“南疆国门小镇茅坪”“红色文化罗家坪”等一批民族文化特色村。抢抓都龙口岸新增列入中越国际道路运输车辆通行口岸和客运人员通关等优势,构建“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联动发展体系,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目前,都龙口岸共引进企业4个,注册个体工商户157户。
绘就“美”的画卷,变“一时美”为“时时美”
按照“一村一特色、村村有看点”原则,规划建设33个重点村,全覆盖启动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引导群众以“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要办事”的思路,因地制宜实施“户五小”“村两小”“五化”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164个自然村绿美乡村建设全部通过县级验收,小坝子镇大梁子村获评省级绿美村庄。总结推广“晨起五件事”:一查红旗飘飘、二给花草浇浇、三来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里子”“面子”一起抓 ,让边境群众养成行动自觉,提升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
灌溉“凝”的果实,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快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加强边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深度交融;利用“国门宣讲队”“少数民族”方言广播等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声音传遍壮乡苗岭;注重党建品牌建设,打造“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边疆党建品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马关持续走深走实。目前,打造了“家门国门大梁子”“一心向党张家湾”“三代守边人熊光泽”等先进典型,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更加浓厚。(佟常丽 蒋爱琳)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